Page 1 of 1

住房和安置以及战争受害者和幸存

Posted: Thu Jul 10, 2025 10:37 am
by Sheikh100
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由贵族和上层中产阶级组成的帝国领导层未能认识到工业无产阶级的困境。事实上,战争时期粮食短缺,大量人口普遍陷入贫困。

国家社会主义者应对了这一紧急状况。在其1920年的二十五点纲领中,纳粹党主要关注经济和社会政策。秉承“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座右铭,纳粹党致力于消除现有的阶级分化,将所有德国人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共同体。

1933年,新成立的国家社会主义政府启动了社会政策重组,取消了共产主义协会和工会等阶级斗争组织。新的社会体系建立在现有结构之上,但以民族共同体的理念为导向。例如,五一劳动节(国家劳动节)的法律规定以及年假权利至今仍然有效。所有德国劳动者、企业主和劳动者都团结在德国劳工阵线中。

在创造就业机会、劳动法、社会和医疗保险、者福利等领域,实施了各 电报数据 项社会政策措施。1933年5月19日,帝国劳工信托会作为国家机构依法成立。1934年,国家社会主义组织“欢乐的力量”成立。1934年1月20日颁布的《国家劳工组织法》以合作社企业理念为基础,对第三帝国的社会政策具有根本性意义。1933年秋,荷兰人JG·舒普(JG Schoup)向阿姆斯特丹出版商范·霍尔克玛与瓦伦多夫公司(Van Holkema & Warendorf NV)提供了一份手稿及几份附随文件,这些文件均以相同的笔迹书写。据称,这些材料揭露了美国、英国和荷兰的金融家曾动用巨额资金帮助希特勒上台。

这份供词的作者名叫西德尼·沃伯格(Sidney Warburg),出身于一个富裕的犹太银行家族。他不愿亲自出面,但授权舒普以他的名义出版这些原版英文自白书的荷兰语译本。主要内容是沃伯格安排外国金融家向希特勒支付了总计3200万美元。

这篇充斥着大量虚构细节的文章于 1933 年秋出版,题为《国家社会主义的金钱喷泉:西德尼·瓦尔堡与希特勒的三次谈话》,由 JG Schoup 译。